提示

[X]
醫學新知

自律神經失調 誤以為得怪病

        王太太今年四十八歲,一年來經常有心悸、頭暈的現象,經常頭痛肩背痠痛,四肢無力。睡不好的時候,這些症狀更為明顯。最近還出現胸悶、氣喘不過來的情形,嚴重到經常掛急診,陸續做了胸部X光檢查、心電圖、抽血檢查、甲狀腺檢查,報告都說正常,王太太更加沮喪,認為自己是得了「怪病」心情越來越差,擔心到吃不下也睡不好。後來有醫師告訴她這是身心症,轉介到身心內科門診治療後,這全身不舒服的毛病才改善。

  但是有不少患者看盡各科門診卻又找不到病因,成為「逛醫院族」,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怪病更加憂鬱,不但生活品質大受影響, 也浪費很多時間和醫療資源。

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?

  人體的神經系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,一為中樞神經系統(包括腦和脊髓);另一則為週邊神經系統,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。

  其中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「油門」,當面對壓力和挑戰時,可以加速心跳、加快呼吸、升高血壓、抑制消化,使人變得焦慮緊張起來﹔相反的,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「煞車」,當我們休息、準備睡覺時,可以放慢心跳、舒緩呼吸、降低血壓、促進消化,使人變得放鬆平靜。正常狀況下,「油門」和「煞車」可以達到完美的協調和平衡,讓身體的緊繃和放鬆能夠收放自如。

  但是在現今的社會中,景氣環境差、工作壓力大、工作時間長、人際關係緊張,不管是身體或是心理都缺乏適度的放鬆,久而久之很容易就會造成「油門」與「煞車」失衡的情況。

  有人經常抱怨感到疲乏無力、覺得很累、全身不對勁,有人頭痛、心悸、四肢無力、冒冷汗;有人則是噁心、便祕、失眠、記憶力差,一下子這裡痛一下子那裡不舒服,辛苦地看遍各科門診,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就是查不出確切病因,不但沒能改善,反而更加焦慮,擔心怎麼都醫不好; 甚至做遍全身檢查, 醫師卻說"你沒有病", 但是種種不適症狀卻是實實在在的困擾著病患。

  自律神經失調在醫學上被稱為身心症,患者常合併出現心理與生理的的不適症狀,屬於症狀輕微的精神科疾病。多數患者在身體不適時會透過生理檢查試圖找出病因,可惜的是,約有50-60%的病患在逛遍各大醫院、做過無數檢查後,仍無法獲得適當治療而痛苦不堪。

身心症的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症狀?

  身心症種類非常多,大部分症狀呈現在自律神經系統支配的生理機能上,包括:

全身症狀:倦怠、疲勞、缺乏動力。
頭:頭暈、頭痛。
眼:眼睛疲勞、乾澀。
耳:耳鳴、耳阻塞感。
口:口乾口渴、味覺異常。
喉嚨:阻塞感、異物感、長期咳嗽。
四肢:發麻、發抖、發冷、感覺異常。
肌肉:頸肩緊繃酸痛、肌肉疼痛、下背酸痛。
呼吸:呼吸困難、需要深呼吸。
心臟血管:心悸、心臟無力感、胸悶、胸口壓迫感、血壓不穩定、暈眩。
消化器官:噁心嘔吐、胃痛、胃食道逆流、腹脹、便秘或腹瀉。
內分泌: 糖尿病、甲狀腺問題。
膀胱:頻尿、排尿不易、殘尿感。
生殖:性功能障礙。
皮膚:盜汗、皮膚乾燥、發癢。
睡眠:入睡困難、淺眠或多夢、白天賴床睏倦。
精神情緒:恐慌、焦慮不安、憂鬱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減退。

該如何治療?

  身心症與持續的壓力有關,可能是情緒上的勞心也可能是身體上的勞力,當一個人承受太多的壓力之後,導致大腦神經內分泌傳導物質的不足,進而影響到全身的內分泌系統、自律神經系統,並影響到全身的內臟器官功能的運作。

  當急性壓力下或是個性較屬於容易焦慮、要求完美、或追求高成就者都可能使壓力慢性化,這時就很容易出現身心症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。

  在治療上可使用口服藥物,調節失衡的神經內分泌傳導物質,有效改善種種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情緒症狀. 心理治療則依個人的需要做適當的安排,此外,放鬆技巧訓練、團體心理治療等也有所幫助。藉由醫師完整的評估與診斷,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,避免陷入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的窘境當中。
 
【文/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洪櫻娟醫師】 2010.03.08 中時健康: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contents.aspx?cid=2,23&id=9650

 

2010-05-27